close

(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18日電)音樂工作者方文山表示,很多人對台灣缺乏認同感是因為城市拆遷太快,政府應立法保存歷史建物及傳統在地文化,如平溪天燈、八家將,凝聚民眾認同和向心力。

方文山日前在雜誌撰文表示,「如果,一個人一輩子都應該為國家做一件事,我想如果可能的話,我想催生『台灣共同記憶資產保護法』」,以官方力量維護台灣這塊土地上任何可能成為歷史的東西。

方文山受訪時表示,共同記憶是任何能引起台灣住民共鳴和認同的事物,資產則指建築;透過建築能具體感受生活累積,讓人產生認同感。

他以眷村為例,曾住過眷村的人可回憶眷村生活,但眷村拆了,就沒辦法傳承記憶和文化,下一代無法想像,就會產生歷史斷層。

方文山表示,現在很多人對台灣沒認同感,是因城市拆遷太快,對空間沒共鳴,就難有認同,不認同就會疏離,「拍拍屁股就可以走了,不覺得這是一個重要的地方」。

他說,建築也能保留城市氣質,提升城市識別度;台灣有多元文化和族群,也曾有殖民歷史,不同的建築風格、景觀設計能彰顯不同年代歷史,如總統府、日式官舍與古城門等,都能豐富城市面貌。

方文山表示,華山1914文創園區曾要被夷為平地,經藝文團體不斷奔走才保留;中正紀念堂也曾有改建危機,若這些地方被破壞,共同記憶就會被摧毀,訂定「台灣共同記憶資產保護法」就很重要,「不能只看幻燈片或影片,告訴人家以前台灣長這樣」。

他說,台灣古蹟往往只有點,很難連成線,更別說形成面,雖有幾條老街,但沒完整保留;除大型建築,傳統裝潢形式如洗石子牆面、大理石地板等,都值得細心維護,政府可立法補助循古法整建房厝的民眾,以利保存台灣古老建築形式。

方文山表示,除硬體,庶民生活常見的東西如永和豆漿、黑鮪魚、鹽水蜂炮、平溪天燈、布袋戲與職業棒球等,都是台灣人共同記憶,也能強化台灣文化識別度,政府在維護文化上應扮演一定角色,不能僅靠民間力量,否則這塊土地的面貌將愈來愈模糊。1000918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57er841 的頭像
    t57er841

    t57er841的部落格

    t57er84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